“宛宛始成室”的出处是哪里
“宛宛始成室”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姜特立的《咏蚕》,诗中通过描写蚕的一生,展现了蚕的勤劳、奉献与牺牲精神。诗人通过对蚕吐丝结茧的细致描写,寓意着生命的艰辛与无私的奉献。而“宛宛始成室”则象征了蚕茧的形成过程,表达了诗人对蚕这一生命奇迹的赞美。此外,这首诗还通过对比奢华与勤俭,批评了当时社会中的奢靡之风,倡导一种勤俭持家的生活态度。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的不止是诗本身,还有诗人对生命与劳动的深刻理解和尊重。通过这句诗,姜特立向我们展示了平凡生命中蕴含的伟大,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劳动果实,倡导节俭与朴实的生活方式。
相关问题与解答
Q:诗人为什么选择“蚕”作为诗歌的主题?
- A:蚕的生命周期充满奉献与牺牲,诗人通过蚕的生命历程,表达了对勤劳与无私的赞美,同时也借此批评了当时的奢靡之风。
Q:如何理解“利物先遭烹”这一句?
- A:此句意在说明蚕为了给人们提供衣物,不得不牺牲自己,体现了无私的奉献精神。
Q:诗中提到的“理宜得败亡,此道天所疾”有什么深意?
- A:诗人认为奢靡享乐的生活是不道德的,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这种生活方式终将导致失败。
Q:这首诗是否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启示?
- A:尽管时代变迁,但诗中倡导的勤俭持家和尊重劳动者的价值观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社会应更加重视劳动的价值,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
“宛宛始成室”出自宋代姜特立的《咏蚕》。
“宛宛始成室”全诗
《咏蚕》
宋代 姜特立
{左亻右蠡}{左亻右蠡}屡神化,宛宛始成室。
生从五泰初,事至三起毕。
利物先遭烹,谋身自无术。
衣被遍四方,丘山计端疋。
岂知骄奢主,结绮踪游逸。
剪彩满园林,光辉艳风日。
理宜得败亡,此道天所疾。
礼经重亲蚕,一缕知自出。
大禹恶衣服,仁俭由圣质。
我本生田家,蚕织尝究悉。
初不耻缊袍,一暖志愿讫。
作者简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