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闪存的存储原理

闪存的存储原理

闪存的存储原理

闪存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它能够长期保存数据,即使没有外部电源的维持。其存储原理主要基于电子在浮动栅中的存储和隧道效应。以下是闪存的基本原理:

1. 存储单元结构 :

闪存的基本单元是浮栅晶体管(Floating-gate MOSFET),由源极(Source)、漏极(Drain)、浮动栅(Floating Gate)和控制栅(Control Gate)组成。

浮动栅位于源极和漏极之间,由绝缘层包围,可以存储电子,使得数据可以在断电后仍然保持。

2. 数据存储 :

在浮动栅中存储电子的数量决定了存储的数据。通常,没有电子表示数据“1”,而有一定量电子表示数据“0”。

3. 写入操作(Program) :

在控制栅施加高电压,使电子通过隧道氧化层进入浮动栅,实现数据写入。

4. 擦除操作(Erase) :

在源极施加高电压,利用隧道效应将浮动栅中的电子吸引回源极,实现数据擦除。

5. 读取操作(Read) :

在控制栅施加一个较低的读取电压,通过测量源极和漏极之间的导通状态来判断存储单元的状态。

闪存的数据写入是按页进行的,而擦除操作通常是按块进行的。这种结构使得闪存具有高密度、低成本和快速读写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固态硬盘(SSD)、USB闪存盘和其他便携式存储设备中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闪存与缓存的区别是什么?

闪存芯片的工作原理有哪些?

闪存卡在存储数据时如何实现按块擦除?